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2097-6054(网络) ISSN 1672-9234(印刷) CN 11-5289/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出版:中华护理杂志社
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Scopus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22卷, 第9期 刊出日期:2025-09-15 上一期   
    专题策划——护理教育数智化发展
    临床思维训练导向的生成式情景虚拟教学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吴芳琴, 吴瑛, 王艳玲, 王秋实, 王慧莹, 苗逸群, 邓颖, 施丽莎
    2025 (9):  1029-1035.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01
    摘要 ( 142 )   HTML ( 0)   下载PDF (3.5¥)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护理教育需求的增加,虚拟教学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教育资源,为改善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提供了新的途径。该文探讨了生成式情景虚拟教学系统在护理教育资源建设的背景、构建内容和教学实践,旨在为护理教育领域提供创新的教学解决方案,并通过技术手段助力教学提升护理人员的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

    知识库与多模型协同驱动的循证护理知识问答智能体的构建与评价研究
    师曼飞, 钱玉航, 杨淑琪, 黄宗安, 王佳清, 邢唯杰, 周英凤, 胡雁, 朱政
    2025 (9):  1036-1042.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02
    摘要 ( 123 )   HTML ( 0)   下载PDF (3.5¥)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知识库与多模型协同驱动的循证护理知识问答智能体,并系统比较其与大模型性能的差异。方法 构建循证护理知识问答智能体,主要步骤包括:基于Coze低代码平台开发智能问答系统,整合《循证护理学》教材构建针对性知识库,采用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实现知识检索,并设计包含2个基础模型、1个专家模型和1个分析模型的协作工作流,采用“硬投票”与“专家模型优先”的决策规则生成最终输出。采用复旦大学循证护理中心标准随堂测验,对比分析不同模型[循证护理知识问答智能体、深度求索(DeepSeek)、Kimi、ChatGPT-4o Mini]在整体、不同类章、不同难度(1~5级)题目下的答题表现差异。结果 在总体答题正确率上,循证护理知识问答智能体优于三大主流模型(P<0.05)。不同难度题目下,循证护理知识问答智能体在3级难度题目上的答题得分优于三大主流模型(P<0.05)。结论 构建的循证护理知识问答智能体在循证护理领域具有专业性与可靠性。未来需扩展知识库覆盖广度与深度,构建动态更新的结构化知识图谱,开发多模态数据支持系统,以使循证护理知识问答智能体持续适应循证护理实践的发展。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护理信息学智能问答系统设计与应用评价
    葛慧, 张星辰, 胡慧玲, 李佳帅, 吴雪
    2025 (9):  1043-1048.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03
    摘要 ( 72 )   HTML ( 0)   下载PDF (3.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构建护理信息学智能问答系统并进行应用测试。方法 采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数据,构建护理信息学知识库,以增强DeepSeek-V3模型输出内容的可靠性。基于fastGPT平台实现系统功能集成,开发护理信息学智能问答系统,并开展实验测试。2025年4月—5月招募30名护理学专业学生,通过问卷调查和半结构化访谈对系统进行可用性和满意度评价。结果 实验测试结果表明,与DeepSeek-V3相比,护理信息学智能问答系统回答准确率提升15.39%,语义相似度提升3.08%。在界面清晰性、系统易用性、回答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学生持积极态度且意见较为一致,平均满意度得分为(4.33±0.48)分。学生访谈结果显示,该系统有助于提高知识获取效率,可以借助其更好地了解护理信息学研究动态和学术交流信息,但在知识库内容和系统功能方面仍有改进空间。结论 护理信息学智能问答系统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可用性,未来可在护理教育实践中进一步投入使用,推动护理教育的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提升教学质量。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护理决策思维人工智能训练系统的开发及在新入职护士中的应用研究
    方蘅英, 曲峰蕾, 程龙, 胡望静, 贾佳欣, 李慧娟
    2025 (9):  1049-1056.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04
    摘要 ( 53 )   HTML ( 0)   下载PDF (4.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护理决策思维人工智能训练系统在新入职护士中的初步应用效果。方法 以急性左心衰竭的发生机制为依据,设计不同病因的急性左心衰竭案例,撰写基于标准化病人的案例对话脚本,利用人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形成急性左心衰竭护理虚拟模拟情景;开发包含个人信息、案例训练、考核评价、系统管理4个模块的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护理决策思维人工智能训练系统。2025年5月,将该系统的案例1应用于该院在职的新入职护士中。结果 173名新入职护士共产生411份训练数据。173名新入职护士在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护理决策思维上的得分为(70.99±8.63)分;对于411份训练数据,总体决策正确率的均值为73.53%,训练总响应时间中位数为794.96[四分位数间距(IQR)=777.11] s,决策点响应时间中位数为29.44(IQR=28.78)s。结论 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护理决策思维人工智能训练系统具有可用性,有助于激发新入职护士的学习热情,发现新入职护士在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护理决策思维上的薄弱之处。

    人工智能技术在护理教育中应用效果的系统评价
    步皓宁, 常起航, 王雪, 于佳欣, 安力彬, 李文涛
    2025 (9):  1057-1064.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05
    摘要 ( 153 )   HTML ( 0)   下载PDF (4.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系统评价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技术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AI与护理教育融合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CINAHL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5年4月发表的关于AI技术在护理教育中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类实验研究,经过文献筛选、质量评价、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 5.4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总样本量1 892名。Meta分析显示,AI辅助教学可提高学生知识水平[SMD=0.92,95%CI(0.49,1.35),P<0.001]、实践能力[SMD=0.93,95%CI(0.27,1.59),P=0.006]及满意度[SMD=0.98,95%CI(0.44,1.51),P<0.001],对临床思维提升有积极作用[SMD=0.69,95%CI(0.15,1.23),P=0.010],但在沟通能力培养方面与传统教学无显著差异[SMD=-0.13,95%CI(-0.30,0.03),P=0.120]。结论 AI辅助教学有助于提升护理学生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和满意度,但其对临床思维与沟通能力的影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验证。

    护理专业学生对人工智能辅助学习体验的Meta整合
    彭涛, 李玉, 匡芸芸, 赖淋雨, 刘鑫, 何永琴, 张玉梅
    2025 (9):  1065-1072.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06
    摘要 ( 68 )   HTML ( 0)   下载PDF (4.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在人工智能赋能护理教育的背景下,系统评价学生参与人工智能辅助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为护理教育信息化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5年1月关于护理学生对人工智能辅助学习体验的质性研究。采用澳大利亚乔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汇集性整合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 共纳入11项研究,提炼出42个主题,归纳形成9个类别,合并为3个整合结果:AI技术赋能下的多元化体验;技术与人文的张力角逐;学生参与AI赋能教学时的多样化需求未被满足。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对人工智能辅助学习体验呈多元化,AI赋能下的教育有利于提高学习效能,但同时也带来人文与伦理冲击。未来需构建AI辅助教学评价与监督体系,优化教学设计,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有机融合。

    学科发展与专业建设
    基于“养老育幼”协作共同体的智慧养老微专业建设实践
    胡爱招, 盛秀胜, 潘惠英
    2025 (9):  1073-1076.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07
    摘要 ( 50 )   HTML ( 0)   下载PDF (2.5¥)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应对智慧养老行业复合型人才短缺问题,依托教育部“养老育幼”协作共同体资源,创新构建智慧养老微专业。基于协同治理理论,通过目标共商、平台共筑、资源共享、成果共聚、模式共建,构建覆盖智能照护、康复护理等六大核心能力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资源建设、组建跨院校跨专业师资队伍、搭建虚实结合的实训平台建立实践体系,实现330名学生跨校培养,学生复合能力提升、技能竞赛获奖。

    课程·教材·教法
    本科护理信息学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研究
    沈洁淼, 羊洋, 梁玮, 杨如美, 许勤
    2025 (9):  1077-1082.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08
    摘要 ( 28 )   HTML ( 0)   下载PDF (3.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将设计思维融入护理信息学课程的效果。方法 以某医科大学护理信息学课程为载体,选取193名“3+2”贯通培养的护理本科生为教学对象,将设计思维的EDIPT(Empathize为共情、Define为定义、Ideate为构思、Prototype为原型,Test为测试)模型融入理论与实验教学。通过课程成绩、测量课程前后护理本科生护理信息能力的变化,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2022年—2024年入学的学生护理信息学课程成绩分别为(85.70±2.34)分、(91.86±2.01)分和(84.59±6.52)分。课程结束后,193名护理本科生自评护理信息能力及其各维度水平较课程开始前明显提升(P<0.05)。193名护理本科生共产出32个创新方案,基于其孵化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结论 融入设计思维的护理信息学课程设计及教学实践有效促进护理本科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可为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护理教育改革提供实践参考。

    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增值评价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任羽雯, 周云仙, 王莹
    2025 (9):  1083-1090.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09
    摘要 ( 31 )   HTML ( 0)   下载PDF (4.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增值评价方案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质性访谈和专家会议构建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增值评价方案。于2025年2月—5月,选取该校2023级护理专业2个教学班,采取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n=103)和对照组(n=125),将构建的增值评价方案运用于试验组护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除增值评价外,两组护理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案完全相同),比较两组该学期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期末技能考试成绩,以及该学期护理学基础课程前后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水平。结果 构建的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增值评价方案包括3个阶段、8个步骤和15个条目。最终试验组中100名学生完成本研究,对照组均完成研究。该学期护理学基础课程结束后,试验组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自我导向学习意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构建的本科生护理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增值评价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促进护理本科生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自我导向学习意识的提升。

    本科护理伦理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实践与效果分析
    王东雨, 董丽霞, 曾兰, 徐林芳, 朱佳怡, 张凤英
    2025 (9):  1091-1096.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10
    摘要 ( 26 )   HTML ( 0)   下载PDF (3.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基于BOPPPS(Bridge-in导入,Outcome目标,Pre-assessment前测,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ost-assessment后测,Summary总结)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内蒙古民族大学2022级护理专业本科生30名作为试验组,2021级护理专业本科生29名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接受传统教学。通过教育部首批人文护理学课程虚拟教研室,与护理伦理学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单位四川大学共建护理伦理学课程后,在试验组中实施基于BOPPPS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比较两组课程成绩;了解试验组对教学的认可度,以及多元主体对两组教学的评价结果。结果 试验组护理伦理学课程总成绩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中依次有93.3%(28/30)、96.7%(29/30)的学生认同“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使育人与教学效果提升”“对护理伦理学课程教学设计的总体评价为满意”。对照组、试验组对课程教学的评价结果分别为86分、93分,校级督导对护理伦理学课程的评价结果由B上升至A。结论 在护理伦理学课程中实施基于BOPPPS模式的混合式教学可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认可度,获得了同行认可。

    实验与实践教学研究
    吉布斯反思循环在消化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刘庆芝, 赵亦舒, 王梅, 陈士凤, 赵亦欣
    2025 (9):  1097-1101.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11
    摘要 ( 37 )   HTML ( 0)   下载PDF (3.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验证吉布斯反思循环在消化内科护理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按照入科批次(同一批入科学生视为一组),通过随机分组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试验组60名和对照组60名。对照组采用基于病例的临床教学法,试验组应用吉布斯反思循环结合基于病例的教学法。比较两组考试成绩、临床反思实践能力,收集试验组对教学方法的评价,并对试验组反思日记进行内容分析。结果 教学后,试验组考核成绩、临床反思实践能力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97%的试验组实习生认可此教学法。多数学生记录学习收获外,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方面,总结经验和教训。结论 吉布斯反思循环有助于提高实习生的考核成绩和临床反思实践能力,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心理韧性在本科护理实习生情绪智力与创新能力间的中介效应分析
    张静, 骆婷, 贺琳, 王姣, 张鸣敏, 王红
    2025 (9):  1102-1107.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12
    摘要 ( 48 )   HTML ( 0)   下载PDF (3.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本科护理实习生心理韧性在其情绪智力和创新能力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1月—2025年3月选取来自陕西省3所医学本科院校、正在该院参加临床实习的260名护理专业本科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心理韧性量表和大学生创新能力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4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4.6%。246名本科护理实习生的情绪智力、心理韧性和创新能力得分分别为(85.13±10.10)分、(87.51±12.51)分和(48.52±7.60)分;情绪智力与心理韧性、创新能力得分间呈正相关(r=0.602、0.507,P均<0.001),心理韧性与创新能力得分间呈正相关(r=0.380,P<0.001)。中介效应分析表明,心理韧性在本科护理实习生情绪智力与创新能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3.91%。结论 高情绪智力既可直接促进本科护理实习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又能通过增强其心理韧性间接提升其创新能力。

    职业成长与发展研究
    快速循环刻意练习在护士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王瑞敏, 薛小玲, 王炎, 贾亚娟, 岳晓红, 王沛
    2025 (9):  1108-1113.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13
    摘要 ( 38 )   HTML ( 0)   下载PDF (3.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快速循环刻意练习在护士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技能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2月—2024年6月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穿刺培训班的6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2024年4月—6月培训的30名学员为试验组,采用快速循环刻意练习的培训方法;2023年12月—2024年3月培训的30名学员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培训方法。比较两组培训后超声引导穿刺技能考核成绩、动静脉内瘘评估的掌握程度、培训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超声引导穿刺技能考核成绩、动静脉内瘘评估技能考核各项掌握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培训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超声引导穿刺培训中应用快速循环刻意练习提高了护士评估动静脉内瘘的能力,提升了护士超声引导的穿刺技能。

    护理人员培训迁移文献热点及趋势分析
    周泓廷, 隋伟静, 庄一渝
    2025 (9):  1114-1118.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14
    摘要 ( 58 )   HTML ( 0)   下载PDF (3.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护理人员培训迁移文献现状、热点及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1994年1月至2024年12月发表的护理人员培训迁移的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 6.3.R3软件进行年发文量统计、关键词聚类分析、突现词分析等。结果 共纳入中文文献1 104篇、英文文献2 308篇。护理人员培训迁移中、英文文献发表呈现总体上升趋势。中文文献聚焦护理人员在职培训体系的构建,热点包括培训迁移影响因素的探索、专科护士的培训与发展;英文文献侧重临床场景下的培训实践转化,热点为患者安全。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本土化护理培训迁移理论,深化培训迁移实践性探索,建立适合中国医疗背景的护理培训迁移管理体系。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祖习前, 张静, 陈付英, 田苗, 王佳, 国春花
    2025 (9):  1119-1126.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15
    摘要 ( 66 )   HTML ( 0)   下载PDF (4.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并验证其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文献回顾、半结构化访谈及德尔菲法,构建健康素养干预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关节科住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且健康素养不足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病区进行分组,试验组(n=33)接受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对照组(n=33)接受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4周健康素养水平、功能锻炼依从性、膝关节功能及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健康素养评分、功能锻炼依从性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主动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以提升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其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康复效果。
    多成分干预在提高儿童对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配合度中的应用研究
    李艳, 李璐, 李理, 谢龙龙, 金科
    2025 (9):  1127-1132.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16
    摘要 ( 27 )   HTML ( 0)   下载PDF (3.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多成分干预在提高3~9岁儿童对颅脑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配合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4年3月—10月于湖南省儿童医院放射科接受首次非镇静性颅脑MRI检查的3~9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对本研究的参与意愿情况,将患儿分入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根据患儿年龄(3~6岁/>6~9岁)接受差异化的多成分干预,包含环境适应训练、认知行为重塑、沉浸式游戏互动及视听分散等,比较两组的检查一次性成功率、检查时长及镇静使用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包含3~6岁、>6~9岁患儿各50例。试验组3~6岁患儿检查一次性成功率、检查时长及镇静使用率均优于对照组3~6岁患儿(均P<0.05)。试验组>6~9岁患儿检查时长短于对照组>6~9岁患儿(P<0.001),但两组>6~9岁患儿检查一次性成功率及镇静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成分干预对于3~9岁接受首次非镇静性颅脑MRI检查的患儿可提升其对检查的配合度,并能减少3~6岁者对镇静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药物管理的证据总结
    盛贵箫, 桑明, 梅彬彬, 杨丽萍
    2025 (9):  1133-1140.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17
    摘要 ( 35 )   HTML ( 0)   下载PDF (4.0¥) ( 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总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方法 检索决策支持系统、中英文数据库、指南网站及专业学会网站中有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药物管理的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5月1日。由2名经过循证护理培训的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进行评价后,对证据进行提取、汇总及等级评定。结果 共纳入24篇文献,其中指南11篇、专家共识8篇、系统评价5篇,从支持与随访管理、体重管理、饮食管理、运动管理4个方面总结出34条最佳证据。结论 总结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非药物管理的最佳证据可为医护人员开展患者个体化健康管理指导提供依据。

    综述
    慢性病患者主动控制感研究进展及护理启示
    段博美, 梅永霞, 王晓萱, 张杰, 张振香
    2025 (9):  1141-1146.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18
    摘要 ( 70 )   HTML ( 0)   下载PDF (3.0¥)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主动控制感是个体在主动行为中产生的控制自身动作进而控制外界环境的主观体验。若慢性病患者的主动控制感在疾病治疗管理过程中得以增强,则对其生理功能、情绪状态和健康管理均具有积极意义。该文对主动控制感的相关概念、测量方式及工具进行概述,归纳总结慢性病患者主动控制感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在此基础上提出慢性病患者主动控制感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护理人员开展相关研究、制订慢性病患者主动控制感精准化干预方案,以提升患者的积极心理感受提供参考。

    他山之石
    整合照护视角下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分析与启示
    靳小, 牛耿
    2025 (9):  1147-1152.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09.019
    摘要 ( 35 )   HTML ( 0)   下载PDF (3.0¥) ( 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整合照护视角,分析世界技能大赛健康与社会照护项目中职业标准的构建逻辑与能力框架,探讨其对我国医养结合相关职业标准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启示。世界技能大赛遵循“以人为中心”的整合照护理念,采用“评估—计划—实施—评价”的照护流程,并在以技能为导向的欧美国家助理护士职业技能框架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工作管理、沟通协作、创新能力及跨学科合作等综合能力,以应对整合照护服务的复杂性与连续性需求。借鉴世界技能大赛经验,为促进我国医养结合职业标准体系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出5项改革路径:深化“以人为中心”职业理念实践、拓展健康照护类职业职责范畴、构建跨学科能力框架、完善跨学科终身学习体系、推动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与高等院校专业教学深度融合,旨在推动我国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提升与整合照护理念的本土化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