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2097-6054(网络) ISSN 1672-9234(印刷) CN 11-5289/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出版:中华护理杂志社
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Scopus

当期目录

    2025年, 第22卷, 第10期 刊出日期:2025-10-15 上一期   
    专题策划——护理学二级学科建设
    我国护理学二级学科分类解析
    王艳玲, 吴瑛, 周兰姝, 唐四元, 袁长蓉, 皮红英, 胡秀英, 陆虹, 陈京立, 孙玫, 徐桂华
    2025 (10):  1157-1161.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01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0¥)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文基于我国2024年公布的护理学学科分类,全面解析了8个二级学科的内涵、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包括母婴与儿童护理学、成人与老年护理学、健康与慢病管理学、急危重症与灾害护理学、中医护理学、精神心理健康护理学、护理人文社会学、交叉护理学,为我国护理学科与学位点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基于招生方向与学系设置的我国护理学二级学科体系建设现状剖析
    李腾飞, 史纪元, 李峥
    2025 (10):  1162-1168.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02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该研究通过查阅政策文件、统计2025年护理学硕博士学术学位研究生招生方向设置及调查护理学位研究生招生单位学系/教研室建设情况,分析我国护理学二级学科体系建设现状;发现当前护理学二级学科体系建设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基础学科与交叉学科建设薄弱、学科体系衔接不畅等问题,建议采取强化政策执行力、规范招生方向设置、加强学系/教研室与学科体系对接等优化策略,推动我国护理学二级学科建设的有效落实。

    基于团体标准分析的护理学二级学科建设思考
    李仪嘉, 汪秋伊, 许嘉乐, 张智霖, 周兰姝
    2025 (10):  1169-1174.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03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0¥)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我国护理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为优化护理二级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检索各级护理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5年5月31日。借助Excel软件对团体标准的关键信息进行提取汇总,运用Rost CM6软件绘制团体标准的社会网络分析图,并按照护理学8个二级学科对团体标准进行分类。 结果 共检索到团体标准142项,经筛选,最终纳入140项。技术操作是团体标准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基础护理操作到专科护理技术,都建立了系统化的标准体系。140项团体标准中,59项(42.1%)属于成人与老年护理学范畴、30项(21.4%)属于健康与慢病管理学范畴、20项(14.3%)属于急危重症与灾害护理学范畴、9项(6.4%)属于母婴与儿童护理学范畴、7项(5.0%)属于中医护理学范畴、11项(7.9%)属于护理人文社会学范畴、4项(2.9%)属于精神心理健康护理学范畴、0项属于交叉护理学范畴。 结论 从团体标准分布来看,护理二级学科发展的均衡性不足,未来应加强弱势领域的建设,同时护理学二级学科建设的唯一性原则有待加强。

    护理学二级学科体系建设的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
    赵迪, 沈一桥, 段君燕, 厉萍
    2025 (10):  1175-1179.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04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2.5¥)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护理学科专业化发展与健康中国战略背景下,通过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哲学思辨、专家咨询等方法,我国护理学首次设立了包含母婴与儿童护理学、急危重症与灾害护理学等8个二级学科的分类体系,标志着学科发展从“大护理”向“精细化”的范式转变。然而,在实际推进中,二级学科建设在知识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支撑、科学研究深化、实践范畴拓展等维度仍面临多重挑战。针对上述挑战,提出适用性实施策略,旨在为护理学二级学科体系化、规范化发展提供参考。

    课程·教材·教法
    内科护理学“四链并轨”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
    刘洋, 张冬菊, 沙丽艳, 张建华, 张善红
    2025 (10):  1180-1184.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05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0¥)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四链并轨”教学模式在本科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22级135名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四链并轨”教学模式,即建立“情境链”促进知识整合,设置“任务链”激发思维动力,提供“角色链”训练实践能力,通过“评价链”助力理实融通。在干预结束后,通过教学满意度评价、学习效果评价、期末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 115名学生填写了教学满意度和学习效果评价问卷,教学满意度评价得分为(9.17±0.92)分;分别有73.9%、80.0%、94.8%的学生表示明显增加了对系统疾病的整体认识、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及探索护理知识的意愿;2022级护理本科生课程总成绩为(74.48±7.22)分。 结论 “四链并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整体思维、促进理实融通及对护理知识的探索,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进阶式叙事教学在本科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张志佳, 叶琦琦, 刘春艳, 黄绮华
    2025 (10):  1185-1190.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06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0¥)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进阶式叙事融合问题导向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妇产科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某大学2021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99名)和试验组(11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PBL教学,试验组在PBL教学基础上融合“初步感知—情感共鸣—专业认同”进阶式叙事教学。采用自制教学满意度调查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和护生职业认同感量表评价教学效果。 结果 试验组对进阶式叙事融合PBL教学满意水平为80%以上,试验组关怀能力和专业认同感均高于对照组(t=2.652,P=0.009;t=2.242,P=0.026)。 结论 进阶式叙事融合PBL教学获得学生认可,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强化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护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多元路径分析
    谢光辉, 江智霞, 代世嗣, 李丝静, 杨晓玲, 代冉
    2025 (10):  1191-1196.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07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0¥) (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动了国际医疗合作与交流的进一步深化,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和“职教出海”在教育强国中的重要作用,国际化发展已成为护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时代潮流。该文聚焦护理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主要内涵与现状挑战,系统分析并深入总结护理职业教育国际化高质量发展的多元路径,从专业标准输出、国际合作办学、国际化课程体系改革、跨文化人文交流、师资队伍建设、数字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为未来护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实验与实践教学研究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李林飞, 苟贤娟, 杨柳, 何婧, 任旭, 陈美
    2025 (10):  1197-1202.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08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应用效果。 方法 以某校2022级护理学专业378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在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围绕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设计课程思政教学。课前通过“案例—思政”双轨设计情景剧本;课中通过角色扮演逐步推进现场急救、途中转运、院内救治、重症监护,沉浸式体验协同救治过程中的政治认同和职业素养;课后通过志愿服务延伸社会。通过多维度考核评价体系综合分析教学成效,并调查课程思政育人满意度。 结果 考核结果显示,综合考核平均成绩(94.07±1.77)分,表明学生知识能力目标达成良好;96%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新颖,且参与意愿强烈;90%的学生肯定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结论 急危重症护理学实验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显著,实现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促进了专业知识与思政的协同发展,可为同类院校该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参考。

    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教学方案的构建及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黄琼蕾, 宋江艳, 张俊贤, 赵晓婷, 刘敏, 唐瑭, 李惠萍
    2025 (10):  1203-1209.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09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教学方案并探讨其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结合Swanson人文关怀理论的五步骤,通过文献检索、访谈和课题小组会议形成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教学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4年3月—6月,将安徽省某高校2021级大学三年级护理本科生按班级随机分为对照组(n=61)、试验组(n=56),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将该方案运用于试验组教学,对照组接受常规教学。比较课程结束后两组的人文关怀能力、共情能力及终结性考核得分。 结果 课程结束后,试验组的人文关怀能力、共情能力得分、案例分析考核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构建的护理本科生人文关怀教学方案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其在护理综合实训课程中的应用可提升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共情能力与案例分析水平,值得推广。

    职业成长与发展研究
    手术室护士的患者安全胜任力分层培训方案构建及初步应用研究
    叶惠林, 唐维荣, 邬小容, 张颖嘉, 李跃荣
    2025 (10):  1210-1218.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10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5¥)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手术室护士的患者安全胜任力分层培训方案并评价其初步应用效果。 方法 基于文献回顾、问卷调查结果拟定方案初稿。2024年12月—2025年1月,采用德尔菲法对16名相关领域专家进行2轮函询,形成分层培训方案。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5年4月—6月基于方案对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某院区手术室的42名护士实施培训。分析护士综合量化考核结果和培训前后的患者安全胜任力自评得分变化,并调查其对培训的满意度。 结果 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4.1%和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6、0.91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319和0.329(均P<0.001)。最终方案分为基础培训方案和进阶培训方案两类,各包括培训对象、目标、内容、方法(式)、学时、师资、评价7个方面。基础培训组理论考核成绩为(89.23±3.85)分,技能考核一次性通过率为92%;进阶培训组案例分析报告和循证项目设计书合格率均为100%。培训后护士的患者安全胜任力自评得分高于培训前(P<0.001),护士对培训的总体满意度为98%。 结论 手术室护士的患者安全胜任力分层培训方案科学、可靠,有助于提升手术室护士的患者安全胜任力,获得了护士的认可。

    主题游戏在精神科护士对患者攻击行为管理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王飞, 陈海勤, 张娜, 徐晨, 沈银萍
    2025 (10):  1219-1224.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11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主题游戏在精神科护士对患者攻击行为管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2024年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来自浙江省某三级甲等精神专科医院10个病区的60名精神科护士为研究对象,以病区为单元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试验组(n=30),围绕患者攻击行为管理,对照组接受理论授课与现场实操、微视频教学相结合的培训,试验组接受基于主题游戏的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前后患者攻击行为管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自信得分。 结果 培训后,试验组的患者攻击行为管理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自信得分优于对照组(t=5.794、4.943、5.877,均P<0.001)。 结论 主题游戏能提高精神科护士对患者攻击行为管理培训的效果,提升护士的工作场所暴力应对资源、自信水平,值得推广。

    离体猪肺在急诊科护士呼吸机使用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吴青峰, 王钰炜, 王飒, 张玉坤
    2025 (10):  1225-1230.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12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0¥)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猪肺模拟仿生模拟系统在急诊科低年资护士呼吸机应用培训中的实施路径与初步成效。 方法 针对某公立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22名低年资护士开展呼吸机应用培训,使用离体猪肺制作呼吸机仿生模拟系统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将其连接于呼吸机上进行模拟演示与案例教学。分别于培训前(T0)、理论培训后(T1)及猪肺仿生模拟培训后(T2)3个时间点对学员进行测评,包括理论测试、操作能力测试及中文版护士专业自我效能感量表测评,使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3个时间点学员的理论测试、操作能力测试及自我效能感得分均存在显著效应(F=30.791,P<0.001;F=57.460,P<0.001;F=230.156,P<0.001)。进一步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学员在T1和T2的各项指标得分均高于T0(P<0.05),且学员在T2的操作能力测试和自我效能感得分高于T1(P<0.05)。 结论 将离体猪肺应用于急诊科呼吸机应用培训中,有助于学员直观理解呼吸机应用的理论知识,促进其操作能力和自我效能的提升,可为优化急诊科护士培训方案提供参考。

    新入职护士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训方案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曲峰蕾, 周雪玲, 梁骊敏, 程龙, 陈思芸, 方蘅英
    2025 (10):  1231-1235.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13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0¥)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新入职护士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训方案并探讨其实践效果。 方法 成立教学组,通过文献回顾法、半结构访谈法与小组讨论确立培训方案。通过搭建培训与管理平台,依托模拟教学技能中心,实施线上理论学习,以及护理风险管理情境模拟综合案例训练与基于人工智能驱动情境构建的护理风险管理模拟演练。 结果 共158名新入职护士完成护理风险管理培训,考核合格率(包含理论考核、模拟演练)为95.7%。考官和标准化病人对新入职护士的评价均达良好及以上水平(≥80分)。 结论 新入职护士护理风险管理能力培训方案较为科学,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培养新入职护士护理风险管理的综合能力,可为新入职护士护理风险管理在职培训提供参考。

    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递进式新入职护士培训实践研究
    毛秀彩, 蒋冬芳, 黄洁玉, 黄美莹, 廖依兰
    2025 (10):  1236-1241.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14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0¥)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递进式培训模式在新入职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新入职的42名护士为对照组,2022年新入职的40名护士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规范化新入职护士培训,试验组采用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能力筑基—专科强化—整合提升”递进式培训。比较两组的核心能力、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 结果 试验组的核心能力、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以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递进式培训可有效提升新入职护士的专业能力水平、培训满意度。未来将进一步通过信息管理平台加强科室间同质化管理,加强师资培训,并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助力新入职护士成长。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食管癌患者术后家庭肠内营养健康教育内容的构建及实践研究
    田伟然, 刘磊, 李振华, 宫雅昆, 王翠荣, 张丽, 刘培, 陈璐
    2025 (10):  1242-1249.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15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食管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健康教育内容,并评估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和小组讨论拟订内容初稿,经2轮专家函询,形成内容终稿。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3月—8月于河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食管癌切除术且术后经鼻肠管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3月—5月接受手术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将6月—8月接受手术的患者纳入试验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基于构建的健康教育内容对试验组展开健康教育,比较干预期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干预前、4周后两组的营养指标(体重、血清白蛋白),以及干预4周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 构建的内容由6个一级条目、27个二级条目、18个三级条目组成;各层级条目的一致性比率为<0.001~0.052。最终试验组中43例、对照组中45例完成研究。试验组干预期间总体并发症发生率、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4周后试验组体重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体重明显下降(P<0.001);试验组生活质量总得分及各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食管癌术后患者家庭肠内营养健康教育内容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基于其开展的健康教育能有效维持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社区老年肌少症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胡丹丹, 胡锦, 孙惠, 周武, 黄紫翎, 顾玥, 吴燕平
    2025 (10):  1250-1257.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16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社区老年肌少症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结合健康赋权理论,通过文献回顾和专家会议法构建社区老年肌少症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选取2024年6月—9月于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就诊的72例老年肌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6)。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基于构建的社区老年肌少症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结合常规护理对试验组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前后两组健康赋权及慢性病自我管理水平,干预前、干预4周、8周和12周后两组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SMI)、6 m步速、上肢握力。 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健康赋权、慢性病自我管理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8周和12周后的SMI、6 m步速、上肢握力时间与组别的交互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干预4周、8周和12周后的SMI、上肢握力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8周和12周后的6 m步速快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社区老年肌少症患者自我管理干预方案的运用能够提高社区老年肌少症患者的健康赋权和慢性病自我管理水平,改善其肌少症。

    专业实践研究
    专科护士主导的ICU转出患者过渡期肺康复策略的构建与实践研究
    林燕, 任雅钰, 乔文博, 俞超, 高春华, 褚君卿
    2025 (10):  1258-1264.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17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3.5¥)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以重症专科护士主导的过渡期动态适配肺康复策略并验证其应用效果。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转出至病房的重症患者,2023年5月—2023年10月转出的472例患者为对照组,予以常规随访管理;2023年11月—2024年4月转出的456例患者为试验组,实施以重症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过渡期动态适配肺康复策略。比较两组转出后ICU重返率、低氧血症发生率、肺功能、住院时间差异。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ICU重返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及总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ICU住院时间、用力肺活量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以重症专科护士为主导的过渡期动态适配肺康复策略可降低患者ICU重返率,缩短总住院时长。

    围绝经期症状管理非药物治疗决策辅助工具的构建与评价研究
    牛旭蕾, 郭晓琴, 郭雪桃, 王倩倩, 田昱敏
    2025 (10):  1265-1272.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18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构建围绝经期症状管理非药物决策辅助工具,为围绝经期症状管理及医患共同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以渥太华决策支持框架为理论依据,以中国患者决策辅助工具开发流程与方法为指导,经文献回顾、网状Meta分析及证据总结形成供医护人员使用的决策辅助工作表和面向围绝经期女性的决策辅助手册。通过2轮德尔菲法对决策辅助工作表进行评价、修订;经专家会议确定手册内容及形式;经外部评审评价工具的可用性与可接受性。选取20名女性进行试点应用,采用访谈法评估工具的可读性和可行性,修订形成终版工具。 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5%和100%,权威系数均为0.888,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96和0.384(P<0.05)。专家会议的权威系数为0.865。外部评审表明,工具质量较高,符合应用条件。试点应用中,95%的女性认为工具信息易懂,具备良好的可读性和可行性。形成决策辅助工作表(4个一级项目、13个二级项目、59个三级项目)和64页决策辅助手册(包括更年期症状管理非药物决策一览表、更年期知识、症状评估、生活方式调整、非药物疗法、附录)。 结论 该工具具有科学性和适用性,将最佳证据和女性价值偏好相结合,可为围绝经期症状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恐惧潜在剖面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孙仪泽, 孙程林, 张赛雅, 李萍, 张丽华
    2025 (10):  1273-1280.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25.10.019
    摘要 ( )   HTML ( )   下载PDF (4.0¥) (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恐惧的潜在剖面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6月—2025年1月入住于河北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24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坦帕运动恐惧量表、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感知运动障碍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潜在剖面分析及多分类Logistic回归(向后去除)分析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恐惧潜在剖面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24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中,170例(68.8%)存在运动恐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恐惧可分为自主调节-运动适应组(38.5%)、疼痛主导-运动谨慎组(35.6%)、受伤敏感-运动回避组(25.9%)3个潜在剖面。相较于自主调节-运动适应组,近一年无跌倒史者、领悟社会支持得分高者更不易进入其他两组,入院时疼痛评分高者更易进入疼痛主导-运动谨慎组,运动锻炼自我效能得分高者更不易进入疼痛主导-运动谨慎组,感知运动障碍得分高者更易进入其他两组(P<0.05)。 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恐惧发生率较高,且存在群体异质性。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类别人群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精准化干预,以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恐惧水平,提升其运动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