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牛素珍, 许楠, 牛彦平 . 论中国哲学对中医文化的影响[J]. 光明中医, 2018,33(23):3447-3450.
|
[2] |
李灿东, 李思汉, 詹杰 . 中医健康认知与健康管理[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34(1):202-205.
|
[3] |
任玉珍, 李红 . 中医护理理论的发展及思考[J]. 护理研究, 2011,25(8B):2069-2070.
|
[4] |
王晋芳, 韩柳, 郭海玲 , 等. 国内外专科护士发展现状及其对中医护理专科化发展的启示[J]. 护理学杂志, 2017,32(11):93-97.
|
[5] |
李家邦 . 中医学[M]. 8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30-38.
|
[6] |
余涵 . 阴阳学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 护理研究, 2015,29(8A):2696-2698.
|
[7] |
张树生 . 对中医阴阳学说的思考与认知[J]. 中医杂志, 2014,55(18):1616-1618.
|
[8] |
先小乐, 肖相如 . 再论中医整体观[J]. 吉林中医药, 2015,35(2):113-115.
|
[9] |
张敬文, 章文春 . 论中医整体观之形成渊源和科学内涵[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2,30(5):1024-1025.
|
[10] |
张可, 杨萌 . “和合”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J]. 中国成人教育,2017(9):88-91.
|
[11] |
倪红梅, 何裕民, 吴艳萍 , 等. 中西方健康概念演变史的探析及启示[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5(2):79-83.
|
[12] |
李灿东, 纪立金, 鲁玉辉 , 等. 论中医健康认知理论的逻辑起点[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26(1):109-111.
|
[13] |
付新伟 . 《金匮要略》恒动观思想探讨[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31(5):407-408,411.
|
[14] |
齐彦春 . 中医治未病理论及其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 护理学杂志, 2012,27(3):87-88.
|
[15] |
徐铭悦, 倪红梅, 何裕民 , 等. “平人”的内涵解读及其对健康维护的启示[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33(5):1128-1130.
|
[16] |
何林熹, 魏琴, 杨翠花 , 等. 《内经》“平人”特征的探讨[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6,28(5):604-606.
|
[17] |
徐芳, 杨晓丽, 周萱 , 等. 中医健康状态的概念与量表学评价研究现状[J].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32(2):125-128.
|
[18] |
李明霞, 周志钦 . 论健康概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健康教育, 2012,28(7):573-575.
|
[19] |
傅华, 高俊岭 . 健康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资源——对WHO有关健康概念的认识和解读[J]. 中国健康教育, 2013,29(1):3-4.
|
[20] |
李新存 . 阴阳学说在中医养生之重要性探讨[J]. 光明中医, 2014,29(12):2487-2489.
|
[21] |
钱凤娥, 王进进, 谢雨 , 等. 《黄帝内经》的阴阳平衡观对中医护理学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17,36(23):178-179.
|
[22] |
林桂永, 梁娟娟, 卢永红 , 等. 浅谈临终关怀与中医情志护理[J]. 中医临床研究, 2012,4(8):102-104.
|
[23] |
关风光, 黄丽钗, 王芳 , 等. 天人合一论与控制论对中医优质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J]. 福建中医药,2015(1):61-63.
|
[24] |
李平, 牟善芳, 刘淑娟 , 等. 中医护理模式内涵及现状[J]. 护理学杂志, 2011,26(12):87-89.
|
[25] |
李慧杰, 李德新 . 浅释中医形神合一思想内涵[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4,6(1):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