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2097-6054(网络) ISSN 1672-9234(印刷) CN 11-5289/R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护理学会
出版:中华护理杂志社
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Scopus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1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4-01-20    下一期
    论文
    中华护理学会发展的新机遇
    李秀华
    2014 (1):  5. 
    摘要 ( 231 )   下载PDF ( 5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年寄语
    刘华平
    2014 (1):  6. 
    摘要 ( 335 )   下载PDF ( 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校护理专业教师教学效能感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万霞 邓仁丽 黄议 伍彩红 朱明兰 侯维维 孙丽丽
    2014 (1):  7.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01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教师教学效能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应用高校教师效能感量表,对遵义医学院134名护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高校护理教师教学效能总分为(3.72±0.43)分,其中一般教学效能感得分最低,个人教学效能感与专业教学效能感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多媒体熟练程度、尝试新教学方法、上网业务学习、参与同行听课、发表论文和参编教材对教学效能感有正性影响。 结论 护理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受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影响,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护理专业本科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研究
    王桂敏 张新宇 尹兵
    2014 (1):  10.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02
    摘要 ( 819 )   下载PDF ( 18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本科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并分析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评判性思维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主学习能力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和评判性思维倾向量表,对193名护理专业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总分为(106.79±11.82)分;一般自我效能感为(2.52±0.44)分;评判性思维总分为(285.94±31.78)分。一般自我效能感、求知欲、系统化能力和评判性思维的自信心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 结论  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评判性思维影响护理专业本科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引导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护理大专生人格特质、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汤雅婷 邹锦慧 李敏 梁洁
    2014 (1):  13.  doi: DOI:10.376l/j.issn.1672-9234.2014.01.003.
    目的  探讨护理大专生在校期间人格特质及自我和谐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方法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自我和谐量表和总体幸福感量表对392名护理大专生进行测量。 结果  ①护理大专生主观幸福得分为(110.24±12.32)分,第二学年得分最高(114.75±10.75),第三学年得分最低(108.26±12.56)。护理大专生第三学年的自我和谐程度偏低(94.49±14.62)分。②护理大专生在校期间不同时段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质、自我和谐之间的相关性没有明显改变。③自我和谐是人格特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通过自我和谐的改变,影响主观幸福感。 结论  护理大专生主观幸福感普遍较高,自我和谐在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影响中起中介作用。
    护理学ICU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启示
    万丽红 尤黎明 谢文 张美芬 黎青
    2014 (1):  18-21.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04
    目的  调查学生对护理学ICU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的满意度,为确定培养模式提供依据。 方法  2011级采用原培养模式,2012级采用新培养模式,采用自设问卷,对15名ICU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满意度和支持度的调查。 结果  2011级学生对原培养模式的满意度为62.5%;对于新培养模式,2011级和2012级学生的支持率均为100%,其中非常支持的学生分别为87.5%和42.9%;学生对培养模式最不满意的前3位因素分别是实习缺乏自主学习时间(46.7%)、毕业论文压力大(13.3%)、带教教师缺乏带教技巧(13.3%)。 结论  学生对培养模式总体满意,尤其支持新培养模式。ICU专业学位培养应保证足够的临床实践训练时间,要重实践但不轻科研,并强调临床师资培训对保证培养质量的重要性。
    护理专业学生对临床情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问诊体验的研究
    李娟 胡琛 朱大乔 张晓云 徐燕 周兰姝
    2014 (1):  22-26.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05
    目的  探讨学生对临床情境下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问诊的体验。 方法  对12名完成临床PBL问诊学习的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学生的体验,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共提取“压力与挑战”“应对方式”“感知的教师支持”“收获与反思”4个主题。 结论  基于临床PBL的问诊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诊技能、提升护理专业认同感。建议下一步在学生进入临床问诊前增加基于标准化病人的模拟问诊教学和病历书写教学。
    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吕静 闫力 张昕烨 王丹丹
    2014 (1):  27-29.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06
    探讨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选择外科护理学中的乳房肿瘤患者的护理编写病例,对2010级1~2班96名学生采用PBL教学法4学时。结果PBL教学法应用于外科护理学教学,可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评判性思维、归纳和总结、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等多方面能力,提高了外科护理学的教学效果。
    护理本科生急危重症监护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秦海宏
    2014 (1):  30-32.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07
    摘要 ( 247 )   下载PDF ( 9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探讨护理本科生急危重症监护课程改革方法与效果。 方法  主要课程改革内容为:聘请临床专家进行理论授课,采用VCD、CAI课件等教学手段,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去医院急诊科和重症监护病房学习,扩大实践教学环境范围,在实验室教学中设计情景模拟训练;期末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并采用教学过程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127名学生考核得分(81.80±5.72)分;教学过程评价量表总体得分(134.12±10.65)分。 结论  学生成绩较理想,对教学过程总体评价较好,但仍存在临床教学环境不稳定、理论授课临床专家缺乏与学生连续有效的沟通、授课过于强调实用性、对教学目标把握不完全一致等有待改善的问题。
    现代护理教育背景下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与成效
    林素兰 江月英 代亚丽
    2014 (1):  33-35.  doi: 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08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学院以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及自治区紧缺人才专业建设为契机,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为核心,从转变实验教学理念、加大实验教学投入、推进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护理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通过两年的建设,实验中心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医学生突发事件救援急救能力及培训需求的调查研究
    李淑兰 吴瑛 张克君
    2014 (1):  36-38.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09
    摘要 ( 433 )   下载PDF ( 13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突发事件救援急救能力及培训需求。 方法  采用自设问卷对我校245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86.94%的医学生之前学习过突发事件救援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能够完全掌握熟练操作每项急救技术的学生仅为8.57%~18.78%。34.69%的学生将突发公共事件的现场急救作为首选学习项目;67.76%的学生将生动现场演示作为首选学习途径。 结论  医学生是应对社会突发事件救援的后续有生力量,要推进医学生面对突发事件时紧急救援的知识普及和能力提高。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护理英语课程中的应用
    陈燕 葛炜 董丽芳
    2014 (1):  39-41.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10
    目的  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在高职护理英语课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1级高职涉外护理方向32名学生为试验组,以2010级30名学生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 结果  试验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P<0.01),对理实一体化教学评价高。 结论  理实一体化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为能更快地融入国际护士角色做准备。
    护理人文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
    田莉
    2014 (1):  42.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11
    摘要 ( 373 )   下载PDF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护理人文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培养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有着重要影响,而课程设置的关键在于设置者的教育理念。通过深入研究分析,我们以儒家仁学思想为内涵,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从显性课程及隐形课程两方面对护理人文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优化。
    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差错危险行为的调查研究
    李金厚 张雯 张雪燕 吴双
    2014 (1):  45-47.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12
    目的 调查护理本科学生实习差错危险行为的现状,为临床实习教学改革提供客观依据。 方法 采用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差错危险行为自评量表对2007级188名护理本科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诱发实习差错的危险行为及其相关因素。 结果 25.7%的护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出现过护理差错;学生差错危险行为主要体现在求成心理、专注性缺乏、方法问题等方面。省内、省外不同实习地点的学生在严谨性缺乏和求知消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习学生护理差错发生率较高,建议护理教育者针对求成心理、专注性缺乏等开展必要的教育,同时针对不同实习地点,积极进行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以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研究
    丁立品 陈瑜
    2014 (1):  48-51.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13
    目的  调查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为开展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职业生涯规划问卷,对228名护理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总分为(3.05±1.03)分,女生得分高于男生(P<0.01),本科生得分高于大专生(P<0.01)。实习生职业选择最关心的因素是收入(64.04%)和个人发展机会(49.56%);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依据是能力(64.91%)和所学专业(40.79%)。 结论  护理专业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状况一般,女生好于男生,本科生好于大专生。
    儿科新护士专科知识及技能的缺失情况和培训方法
    许志玉
    2014 (1):  52-54.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14
    目的  了解新护士缺失的儿科临床疾病知识及技能情况,并探讨培训方法及效果。 方法  在培训前对儿科新护士专科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估,对护士普遍缺失的14种疾病知识和10项护理操作进行培训,然后通过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培训效果。 结果  150名新护士100%顺利通过理论与技能考核。新护士对培训的课程及内容满意度达98.0%,对理论授课教师及操作带教教师满意度分别达到92.6%、96.8%。 结论  新护士有14种儿科疾病专科知识和10项专科技能缺失明显,经针对性培训后掌握良好。
    护理案例在年轻护士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王燕灵 张艳 吴静
    2014 (1):  54-56.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15
    护理案例是在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产生的较典型的一系列护理问题。通过记录搜集,归纳整理,将临床案例组成题库,运用在护理教学过程中,使年轻护士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提高年轻护士分析、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强化心理护理对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
    吴丽芝
    2014 (1):  57-59.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16
    目的  探讨强化心理护理对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 方法  将84例入选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给予强化心理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疾病应对方式的差别。 结果  ①术后3个月,试验组寻求支持、情感宣泄、保守、听天由命、逃避和自我依赖等应对方式较术后1周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3个月对照组听天由命、逃避和自我依赖应对方式较术后1周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3个月,试验组寻求支持、情感宣泄、保守、听天由命、逃避和自我依赖等应对方式较对照组同时点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强化心理护理可改善外伤性脑出血患者疾病应对方式。
    口腔刺激应用于早产儿经口喂养的效果评价
    黄小夏 冯小芳 胡冠琼
    2014 (1):  60-62.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17
    目的  探讨口腔刺激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 方法  2012年1~12月收住我科的早产儿115例,随机分成试验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给予体位支持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每天给予口腔刺激按摩,观察记录两组早产儿开始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住院天数的情况。 结果  试验组开始经口喂养和达到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1),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口腔刺激能够促进早产儿经口喂养,使达到完全肠内营养时间缩短,体重增长加快,住院时间缩短。
    40例心房颤动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吴航洲 王伟伟 陈学海
    2014 (1):  63-65.  doi: DOI:10.3761/j.issn.1672-9234.2014.01.018
    目的  探讨房颤患者疾病不确定感水平、焦虑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40例住院房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房颤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的总分为(114.59±13.48)分;焦虑得分(70.48±16.92)分;其疾病不确定感中的不明确性(r=0.244,P=0.001)、复杂性(r=0.369,P=0.019)、信息缺乏或不一致性(r=0.564,P=0.000)、疾病不确定感总分与焦虑呈正相关(r=0.393,P=0.008),而不可预测性与焦虑不相关(r=0.166,P=0.306)。结论  房颤患者存在较高程度的疾病不确定感和焦虑情绪,且两者之间存在正相关。
    高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
    吕士芹
    2014 (1):  66-68. 
     总结1例高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根据患者的护理难点,我们采取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中心静脉置管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药物副作用等针对性个体化护理措施。经精心护理,帮助患者完成2年的规范治疗,完全康复。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开设灾害救护教育的展望
    田莉梅 张军 易敏
    2014 (1):  69-72. 

    个人数字化助理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进展
    高超 张海燕 陈立红 龚晶晶 王玲
    2014 (1):  72-74. 
    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进展
    赵贞贞 赵萍
    2014 (1):  75-78. 
    第三届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获奖人员
    2014 (1):  81-81. 
    摘要 ( 360 )   下载PDF ( 112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